力品药业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82%三年累亏7329万毛利率仅为同行四成

时间:2022-06-20 17:05: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4256   

科创板IPO由李频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受理,背后有红杉,深创投等众多明星资本的支持。

作为一个改良型的新药研发企业,李频药业尚未盈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力品药业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共计7329.77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公司唯一上市的核心技术产品——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因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销售单价下调31.36%,但整体收入仅为45.88万元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8.33%,仅为同行业公司90.91%平均水平的40%左右

更何况,力品药业大客户集中度高2021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82.35%,连续两年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红杉陈晗斥资3亿元参与李频药业增资扩股,现持股14.5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今年以来,科创板6家未盈利企业上市,无一例外全部破发

核心技术产品纳入医保后降低31%。

招股书显示,李频药业是一家以创新制剂技术为核心的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技术平台,气体微球技术平台,缓释制剂技术平台,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开展创新制剂和药物的研发,形成主要产品流水线

可是,截至目前,除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外,李频药业的主要产品管道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获准生产和商业销售。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由于核心技术产品主要处于R&D阶段,尚未形成可观收入,在李频药业的收入结构中,非核心技术对应的传统药物收入整体占比较高。

在各报告期内,李频药业占非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82%,86.31%和77.96%其中,2021年,盐酸达泊西汀片和磺胺片收入占比分别为36.11%和33.54%

但由于非核心技术平台业务的毛利率较低,拉低了李频药业的整体毛利率各报告期内,李频药业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56%,49.26%,38.33%,远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95.81%,95%,90.91%其中,公司2021年的毛利率仅为同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技术产品单价在力品药业出现明显下降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的价格为566.48元/支,较2020年的平均单价825.24元/支下降了31.36%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2021年该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公司根据终端医保价格下调了售价

2021年,李频药业来自该产品的销售收入由去年同期的96.97万元下降至45.88万元,占比6.52%至1.15%。

在当前药品集中采购的背景下,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中的改进新药产品李频药业可能被纳入带量采购药品范围,可能导致药品中标价下降目前公司仿制药产品中,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已于2021年进入目录

2021年,李频药业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实现销售收入716.02万元,包括上述两个产品在内的核心技术平台相关收入合计882.95万元,占比22.04%。

不仅如此,力品药业下游行业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各报告期公司来自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5.36%,79.5%和82.35%

红杉股份估值20亿后破发风险。

由于尚未盈利,力品药业计划在科技创新板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进行IPO。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李频药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17.87万元,5679.3万元,5112.51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29万元,733.86万元,5644.6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6.27万元,2074.60万元和6893.07万元,累计亏损分别为7329.77万元和1.13亿元

截至2021年12月底,李频药业累计未分配利润为—8150.53万元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继续投入产品研发,可能会继续亏损

非技术产品的收入无法覆盖持续的大规模R&D投资,这是李频药业至今未盈利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内,公司R&D投资分别为3,810.02万元,3,197.92万元和6,001.97万元三年累计R&D投资1.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8.49%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一家创新型药企,李频药业也获得了众多明星资本的青睐2020年8月,李频医药公司增资扩股红杉陈晗,火炬创投,南山鸿图,深创投分别以3亿元,1,000万元,800万元,200万元认缴公司新增注册资本本次增资中,李频药业投资前整体估值为15亿元,投资后公司整体估值为20亿元

同月,力品药业实际控制人叶英与股东先进制造进行股份转让,深创投,南山鸿图等机构为受让方。

截至目前,红杉陈晗持有李频药业6000万股,占股14.55%,仅次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叶英,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但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市场趋于理性,新股破发并不少见,尤其是不盈利的企业一级市场的明星公司在二级市场往往遇冷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科创板已有6家未盈利公司上市,分别是奥捷科技,迈威生物,绿申通,首药控股,海创药业和韦杰创信6家公司上市首日全部破发截至6月17日收盘,6家公司较发行价分别下跌58.14%,50.83%,30.08%,39.12%,12.95%,27.4%在这种背景下,每个公司背后的明星资本也有投资收益小于预期或者投资亏损的可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