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舱更应关注小细节——访大舱医院总指挥
标题:大方舱更应关注小细节——访大型方舱医院总指挥
争分夺秒,约5万张床位,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变身大方小屋,上海和各区的收容所医院开放床位总数一度达到30万张,高峰时住院人数超过27万人伴随着疫情的变化,4月30日,上海嘉禾新苑收容所第一家市级收容医院关闭,5月25日,上海本轮疫情第一家大型避难医院——世博展览馆避难场所关闭根据奥米克隆变异菌株的特点,调整应对措施,大型方舱医院是上海此轮疫情防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大方小屋如何建设和运营如何改变永久避难所,如何疫情与疫情相结合避难所医院四大总指挥解惑
有速度就要有温度
大是这次上海很多收容所医院的共同特征世博园内有7000多张床位,新国际博览中心的避难所有10个区域,可容纳约14000人上海港避风塘可容纳13000人,国家会展中心的方舱可容纳4万多人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6000多人入住海港避难所伴随着最后一批感染者治愈离开机舱,机舱于5月21日正式关闭到目前为止,上海临港收容所医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鑫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0多天从建设之初,他就和工人们一起调试方舱医院的软硬件设施
从接到任务到完成变身接收感染者,只有8天时间遮蔽物越大,越不能忽略匆忙中的小细节
临港收容医院经过对收容院内感染者生活需求的思考和演练,提出了三热一干净的目标,即热饭,热水,热床,干净厕所记者在临港收容所医院采访时看到,午餐和晚餐时间,每位患者领取的盒饭有两荤两素,配两盒酸奶,运营商开设了专门的冲厕班来清洗厕所
上海市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二珍在此次疫情中接管了6家收容医院,被称为收容先锋队长在他看来,既要加快救治速度,加快床位流转速度,又要保证医疗队和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收容所条件有限,但只要大家提出建议,我们都会尽力改善
大型的收容医院需要一个工作机制,包括信,商,公安,民政,交通,文旅,生态环境,卫生,急救,绿化,市容等部门,组成综合支援督导小组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俊华说
我们不仅要治疗,还要关心
从最初的世博避难所到新的世博避难所,郑俊华负责特大避难所一个慷慨舱可能同时有上万个阳性感染他们来自不同的社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职业和年龄除了治疗,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还要处理消防,餐饮,清洁,垃圾,人身安全甚至天气状况
考虑到有些老人有基础疾病,就把床位安排在离护士办公桌最近的地方,这样可以随时看到大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家庭关爱,所以设立了亲子庇护所,医护人员还会安排讲座,绘画,生日等活动...
要开通大动脉,避难所的危重病人要及时转送到定点医院,还要畅通微循环,组织院士‘大咖’会诊,充分利用线上优势,协调一件事一件事一个对策郑俊华说,定点医院建设得很好,与收容所挂钩,有详细的管理手册紧急情况发生后,感染者将被立即转诊
超过17万人住进了国家展览中心的避难所如何进行医疗急救陈二珍说,四叶草团队在应急处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置了抢救区域,做好预案,专门设置了成人和儿童的观察指标,加强了对感染者的评估,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转运前期大家都缺乏经验和规范后期,我们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动员和各方面的支持,逐步将‘等床’现象由相对被动变为主动,为遏制疫情的社会传播提供了基本保障陈二珍说
常态化收容需要与防疫相结合
提前做好定点医院,分定点医院,永久收容医院,集中隔离点的规划和准备,准备足够的防控人力物力资源,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之一如今,一些永久性收容所医院正在上海落地
目前,上海花博会复兴馆方舱等三个方舱已筹备多时,改造成常态化方舱29日,记者从收容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华博收容所A,C,D3区正在抢修,b区仍有少量阳性感染,收容所内外约有60名管理和医务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要制定常态化的管理规范,统一手势标准,尽快组建扁平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运营管理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华博收容所负责人潘树明表示,收容所常态化是指明确医疗管理,物资保障,公安消防,应急保障,维护服务等职责,制定医疗管理与运送,医院感防控,管理等多项标准和制度日常管理监督更多的是靠地方政府目前正处于交接防变期我们坚持所有的防疫姿态,以确保防御变化期间避难所的安全有序运行
建设避难所医院并不是疫情严重的标志,而是根据奥米克隆突变株的特性而调整的应对措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需要24小时将其转化到位,将疫情的危害降到最低陈二珍说,未来要摸清公共资源和大型设施的底数,做好备灾预案和应急预案,确保物资和第三方人员迅速到位这就是庇护所的目的
专家建议,慷慨舱的管理难度较大,未来的储备机制应根据城市人口密度进行规划部署,做好准备对于特大城市来说,非常有必要把疫情防控和永久避难场所‘结合’起来,这是疫情防控的‘定心丸’我们正在总结经验,形成新的手册郑俊华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3-03-17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