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万病例到0确诊,中国如何做到天下无“疟”?

时间:2022-11-02 12:03:37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17554   

新闻周刊丨从3000万病例到0确诊,中国如何做到天下无疟。

从3000万病例到0确诊,中国如何做到天下无“疟”?

白岩松:还有20天,2021年就要跟我们说再见了,它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拉锯战已经两年了,新冠病毒让人讨厌的不仅仅是它自身,还有它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本周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全球疟疾的诊出率下降了4.3%,撒哈拉以南非洲疟疾死亡人数增加了13%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如果不加快行动,这种疾病很快会在全球许多地方卷土重来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今年的6月30号,世卫组织才刚刚认证,中国已经正式消除了疟疾,从最高峰时候的3000万人患病,到现在本土是零报告,我们是如何消除了疟疾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此时此刻,中国消除疟疾,又提供了哪些经验《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在中国被消除的传染病

云南蚊类志,志在无疟

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蚊虫专家 董学书:画蚊子它不是画图画,也不是写生,美术,就是照着蚊子的样子画有哪些构造,有哪些部位,重要的特点在什么地方画出来以后人家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这种蚊子,每一种蚊子之间区别很小,一般用照相是照不出来的

提起画蚊子,86岁的董学书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是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的退休专家从23岁开始,就一直与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蚊子打交道

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蚊虫专家 董学书:我是1953年贵阳医学院传染病昆虫专业毕业的,毕业以后,我就分在云南省防疫站那个时候因为边疆的疟疾流行非常严重,到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好多房子都荒芜了所谓的青年人,壮年人很少有超过一米六的,都是一米五,一米四疟疾发热以后,尤其是我们叫作血液病的,脾脏就肿大,小孩子肚子都很大的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约4.5亿人口中,3.5亿以上受到疟疾威胁,每年有30多万人因疟疾死亡全国除青藏高原外,几乎全都流行过疟疾这种病由于发病时病人会高烧,发冷,全身打战,因此又被称作打摆子疟疾由疟原虫寄生引起,蚊子在吸取疟疾病人血液时,会感染疟原虫,它再次吸血时,就会把疟原虫注射给另一个人当时国内医学界只知道疟疾是由按蚊传播,而湿热的云南却滋生着300多种蚊子揪出哪一个是罪魁祸首,是董学书和伙伴们最迫切的任务

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蚊虫专家 董学书:那个时候的设备很简单,抓成蚊有一种吸蚊管,就把它吸进来,麻醉以后,就开始把它解剖从蚊子脖子里面把唾液腺拿出来,然后在显微镜下看看有没有疟原虫假如有了就证明这个蚊子就是传播疟疾的,按蚊,光勐海也有几十种,都拿来解剖了大概将近一个半月,就发现了我们现在说的微小按蚊

当时,与董学书一起工作的只有五六个同事确定微小按蚊是传染媒介后,他们开始寻找,排查微小按蚊生长的水池,发动村民撒药,杀死它的幼虫村民居住的竹楼,牲畜的棚舍也都喷洒了专门的杀虫剂他们还要劝说没有患病的村民,服用针对的预防药物两年多以后,勐海的疟疾逐渐控制了下来

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蚊虫专家 董学书:疟疾流行的地方大家都要吃药白天老百姓要上山去采茶,他们不会在家,所以我们的工作要在晚上开展,你不住在那个寨子里是搞不成工作的我们下乡,就是扁担一头挑点自己简单的行李,换洗的衣服,另一头挑一个显微镜,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交通工具

勐海县工作十年后,1967年,国家启动了523项目,在70年代发现了青蒿素,成为当今最有效的抗疟药物核心化合物同时,全国多地也在推广悬挂浸过药物的蚊帐,作为控制疟疾的主要措施,发病率开始大幅降低2010年以来,逐步确立了137策略:即发现病例1天之内上报,3天内完成调查,7天内采取灭蚊等措施,确保疫情不蔓延在连续4年没有出现本土病例之后,今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认为,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及时有效的疟疾监测体系,能够控制疟疾再次传播,颁发了无疟疾认证

云南省寄生虫防治所蚊虫专家 董学书:听到以后,我们好几个人心情非常激动,流下了眼泪我23岁时就来了,现在疟疾消除了,我86岁了我现在工作的一个部分就是教学,另一部分是对一些资料进行整理《云南蚊类志》上下卷有3000多幅图,我画了5年多的时间才画完,掌握蚊虫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以后的疾病控制是比较重要的

防止边境输入,他选择经验输出

周一2例,周三1例,周四5例,本周,云南瑞丽等边境地区的新冠本土病例仍时有出现自从去年9月,瑞丽首次因疫情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座边境线长达160多公里的城市,一直面临着疫情境外输入的风险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在跨境人员往来频繁的当地,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冲破国境的防线,疟疾防控,就曾是边境防控的一大挑战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我们疟疾防控行业有一句话,叫中国疟疾看云南,云南疟疾看边境,边境疟疾看缅北那到了疟疾消除阶段,其实是很困难的,就是输入性疟疾的压力,蚊子它不分国界,带着这样的病菌,寄生虫马上就过来了从全球卫生这个角度来讲,其实疾病真的是没有国界的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85年进入原卫生部工作,张军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的提升,也因工作契机了解到,彼时,邻国缅甸的疟疾防控形势严峻30年前,张军辞去铁饭碗,正式以公益人的身份,进入医疗卫生水平落后的缅甸北部地区,组建团队帮助当地人抗击疟疾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到了缅北,当时我走了好几个月,去访问当地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和死亡因素,疟疾是第一位的因素和元凶,十个当中有五六个是死于疟疾,而且大部分是在五岁前死掉了像当地的克钦族语言里,都没有疟疾这个单词,老百姓认为洗完澡上来以后一受凉,开始打摆子,并不知道疾病是蚊子传染的你得从这个根上跟他讲,这跟水和洗澡没关系,我们需要防蚊子

面对疟疾这一困扰当地人已久的疾病,缅北地区的疾控能力并不足为了改变当地现状,张军的团队只能白手起家,从灭蚊,发放蚊帐,建立最基础的公共卫生系统开始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我们做的蚊帐是药浸蚊帐,纺织的纤维当中是有药的所以蚊子一旦粘到蚊帐上自动就晕倒了其实在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的教训,传统蚊帐就是五个面,一个口,后来我们发现它的尺寸不行,需要扩大很多妈妈要带孩子睡觉,如果完全是单人的蚊帐,那孩子脚下一蹬,蚊帐有开口,蚊子就进去了这些细微的东西如果不在社区里头做是不了解的

透过来自中国的物资和技术支持,张军得以将疟疾防控经验传授当地,并以疟疾切入,为当地的公共卫生系统完善贡献了力量新冠疫情暴发后,虽然张军和团队成员分隔在云南昆明和缅甸一线,但当地来之不易的公共卫生系统,也为抗击新冠疫情带来了帮助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传染病控制过程当中,其实是有连带关系的缅甸2011年的时候疟疾每年发病率将近40多万,但是到了2019年的时候,就四万其实这十年跨度相当大,控制得非常好,大背景在于国际提供了很多援助,它有资金,针对单项疾病去做

去年6月,曾被称为瘴疫之区的云南,因连续4年无本土感染疟疾病例,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作为中国较晚消除疟疾的省份,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疟疾流行国接壤,漫长的边境线上人员交流频繁,加大了当地防控疟疾境外输入的难度,此时,帮助缅北地区开展防疟工作,就更具现实意义

健康扶贫行动云南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军:云南2020年消除疟疾之后,输入型疟疾压力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这次消除疟疾提出了建议,其中一个建议就是让中国政府对东南亚国家,特别是缅甸提供持续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住我们消除疟疾的成果

白岩松:虽然中国已经被世卫组织认证消除了疟疾,但是这个世界依然要面临疟疾的危害今年世卫组织《世界疟疾报告》当中的一句话,让人很难过:每一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而新冠肺炎又让它雪上加霜世卫组织的驻华代表也曾经发文章提醒:像中国这样已经获得无疟疾状态认证的国家也应该保持警惕,以防疟疾卷土重来,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帮邻居,还要把视线投向远方

把抗疟经验,带到非洲去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在非洲去调研的时候,有一次我在飞机上就问一个小伙子,疟疾的情况怎么样他说同农村的老百姓早上还在开会,下午这个人就不来了一问就是疟疾病例,当时我们认为其中只有20%的发病率,实际我们查下来达到了30%甚至40%的发病率,这个是相当高的

国内疟疾消除了,周晓农依然不敢懈怠2009年起,输入性疟疾病例逐渐成为国内防疟主要压力,10年后,输入性病例中,非洲占比高达91.1%周晓农要求所里一半的年轻科研人员,都要去非洲参与抗疟,欺贫怕富的疟疾,让那里的人感染,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平常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中国已经通过了消除疟疾认证,我们很多的同事,可能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会影响到我们真正要防止输入再传播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希望中国把现有的这些专家,及时转移到非洲去

保证疟疾防控经费不少,队伍不撤,力度不减,避免本土疟疾死灰复燃,还要把防控经验输送到非洲2015年,在世卫组织建议下,周晓农团队筹办全球卫生中心,中国对非援助从硬件输出转型成包括防控理念,能力建设等软件在内的综合援助可是中国经验到了非洲,遭遇水土不服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难度要比中国大得多,137的工作规范,我们中国发现病例在1天内要上报给防治系统,信息系统,他们没有这样的信息系统,而且要上报的话,可能也要耗费三个月甚至半年。

医生极度紧缺,交通不便,现代社会的运行体系在这里几乎完全失灵,对每个病例进行逐个跟踪调查就很不现实,因此,这个被写入世卫组织技术文件,并被推广到全球的137策略中,3日内完成个案调查与核实这一步只能省略基于社区综合防控的中国经验要落实到户,需要摸索出因地制宜的版本,但1和7不能再丢,就要着重发展当地人自身的力量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我们雇用了当地的卫生志愿者,也就相当于我们当初的赤脚医生,每天在村里面社区里面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有发热病人,就及时诊断,治疗,而且这些信息也是在1天内,能够及时汇总同时我们在7天内,如果发现有疟疾高发的地区,那就对这些村庄进行加强型治疗

世卫组织将137,发展成检测,治疗,跟踪三步法,两相结合外加药物治疗的模式,让坦桑尼亚疟疾发病率降低了80%事实上,周晓农团队的援非探索项目一期,由英国国际发展署资助,而盖茨基金会开始支持二期,进一步验证中国经验的适用性中国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与国际资金相互配合,从援非双边合作,朝着多边合作发展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我们不但得到了经费支撑,同时我们也学到了项目管理公益性组织能够及时发现,哪些地方真正需要用钱,除了开展防治工作以外,公益性组织还积极来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所以公益性组织就比较灵活,有利于今后中国在非洲的合作中更好将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

世卫组织正牵头将该模式推广至赞比亚等四个国家,这也在周晓农团队的计划之中,即通过试点,让非洲同行认可中国经验,逐渐拓展至几个国家,最终在非洲形成一个疫情发生就能产生效力的网络,而这需要更多援非的星星之火。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 周晓农:我们也希望今后在疟疾的援非过程当中,也可以借用一个省来支持一个国家的模式,这样的话有利于资源组配,人员安排以及政策落实。

面对未来,周晓农不无担忧地讲道,资金援助下降,东南亚疟疾耐药性,非洲人口增长与流动等因素,都在左右全球抗疟成效专家呼吁,在一个国家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其他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的当下,加强合作与应对,是全球止疟的唯一出路

白岩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在面对疫情的当下,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支持,但现实也总有很多反向的力量,让团结与合作成为一种奢望,于是,病毒就拥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前不久,中非合作论坛发布行动计划,中国将继续支持全球疟疾控制和清除目标,肩负大国责任!但愿人类能真的思考明白命运共同体这几个字的含义,让中国消除疟疾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完整复制

张大鹏 姚道磊 郭佳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