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2个时,在70℃的高温中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这是人对高温的最大耐力 不过,人体的热感还与空气湿度有关,当气温高于28℃,绝对湿度大于30百帕时,人就会感到又闷又热据实验,如果在45℃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因此,我国气象部门规定:长城以南,最高气温ge,38℃,或者最高气温达35℃同时绝对湿度ge,34百帕,长城以北,最高气温ge,36℃,或者最高气温达33℃同时绝对湿度ge,32百帕,为高温灾害性天气的标准 可见,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 防暑小常识 夏季晨练不如遛晚 早晨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这时人刚从睡眠中醒来,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和血压也随之加快和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心脏不好的人不宜晨练,最好在晚饭后一小时再锻炼,锻炼方式不可过于激烈,最好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 吃红辣椒可降温 夏天人们应该适当少吃一些主食以及热量高的食物,摄入适合的流质以及大量新鲜水果和蔬菜来对抗高温有专家研究发现,辣椒富含维生素C和辣椒素,可以有效促进汗液的排放,帮助体内毒素排出,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防止中暑的情况发生 适当补钾防中暑 现代医学临床观察到,凡是中暑的病人都有低钾的现象因此,炎热天气,为了防止中暑,应当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而那些高温作业人员,更应适当喝些含钾的饮料最好的补钾方法是,在日常膳食中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红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西瓜,香蕉等此外,牛奶,鲤鱼,鳝鱼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钾,应经常食用另外,炎热的夏季应多喝茶茶叶中含钾丰富,多喝茶既可消暑,又可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饮食清淡可清火 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安排一些清淡,洁爽的饮食清淡的饮食能消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同时,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 睡眠充足抗疲劳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中医将中暑称之为暑症,症状表现为身热烦躁,气喘气短,头昏头痛,大汗淋漓,重者甚至昏迷不省人事夏季喝粥防中暑,对有热症者用清利邪热,伤津者益气生津,即能补中益气,又可健脾和胃,是防中暑最佳的选择下面将具有预防中暑的药粥介绍如下 绿豆粥 绿豆,粳米各100克,洗净入锅加水,小火熬者成粥。 清暑止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清心泻火除烦,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脂血症,解毒保肝,降血糖适用于防治痱子,生疮,皮炎,小便不利,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肠炎及食物中毒等 金银花粥 金银花30克,粳米100克取银花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粥中稍煮即可 清热解毒,防止发生中暑,预防疗疖等感染性皮肤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解热,抗炎,保肝,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山楂粥 生山楂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生山楂加水煮成浓汁,去山楂渣后加入快熟的粥中,继续小火煮粥,煮熟后加白糖搅匀即成 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解暑气山楂经现代药理证实,它能显著增强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抗菌,抗氧化助消化,增加冠脉血流量,强心,降压等有益作用 扁豆粥 扁豆,粳米各100克将其洗净入锅加水,共煮为粥 健脾益胃,清暑止泻扁豆清解暑热之邪,又可健脾利湿适宜暑湿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脾胃虚弱的老人及小孩是极佳的夏季保健食品健康人食用能扶人体正气,增强防病抗病能力药理研究还证实它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薄荷粥 先取新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煎汤取汁备用再取100克大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汤及适量冰糖,煮沸一会儿即可 此粥具有清热解暑,疏风散热,清利咽喉的功效薄荷叶性味辛凉,气味清香,很是可口 荷叶粥 取新鲜荷叶一片,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水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每天早,晚食一次。 荷叶气香微涩,有清热解暑,消烦止渴,降低血压和减肥等功效,与粳米,冰糖煮粥香甜爽口,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 藿香粥 藿香15克,加水180毫升,煎煮2—3分钟,过滤去渣,粳米50克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2—3分钟即可,每日温食3次。 藿香味辛性温,是夏令常用药,对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有理想的防治作用。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3-03-17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