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新任命研发高管,持续攻坚创新药研发

时间:2022-05-17 19:2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7082   

日前,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最近几天收到公司副总经理邹建军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上述职务后,邹建军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其负责的相关工作已进行交接,本次人事变动不会影响公司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恒瑞医药同时宣布,任命张晓静为恒瑞医药副总经理,首席医学执行官,任命王泉人为恒瑞医药副总经理,根据消息显示,后者也是恒瑞目前最年轻的高管

新高管亮相,继续践行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

根据消息显示,张晓静2019年加入恒瑞医药任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临床研发肿瘤医学部,负责肿瘤创新药的临床开发及未上市新药研究等事务张晓静在医药行业从事中西方临床实践和临床研发将近20年,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全球创新药研发背景和优秀的领导才能她曾有4年在省级肿瘤医院血液内科和肿瘤内科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经历,2007年进入诺华制药,担任肿瘤领域部分产品的医学负责人,负责多个肿瘤产品在中国及亚太其他地区的临床研究及申报上市,2009年至2019年在拜耳医药全球研发中心工作,历任资深医学专家,肿瘤领域部分产品全球临床研发负责人今后张晓静将承接临床研发领域的重要领导工作,继续平稳推进恒瑞医药肿瘤管线临床研发工作

公告称,公司同时新任命一位副总经理王泉人,根据消息显示,他也是恒瑞目前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出生于1986年的王泉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在2014年加入恒瑞医药,从事抗肿瘤新药临床开发工作,主持开展多个1类新药及联合用药的临床开发2021年至今任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临床医学,临床药理,临床统计等事务经过在恒瑞长期以来的历炼,王泉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发经验,今后他将承担带领肿瘤领域其它项目的临床研发职责

根据消息显示,恒瑞医药目前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能力全面的创新药研发团队,覆盖全球前沿技术领域,形成梯队化的产品管线,尤其在肿瘤领域有丰富的管线布局,并已形成完善的临床研发流程和机制,公司的整体产品开发和核心技术发展基于整个研发团队的整体协作和统筹运营,两位新高管上任之后,将继续在公司创新,国际化发展战略引领下,保障临床开发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推进恒瑞目前临床开发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各临床开发项目的开发进展,临床试验设计等。

同时,恒瑞海外临床研发各项工作也在稳步开展,去年10月,恒瑞医药任命医学领域专家Joseph Eid博士担任公司欧美首席医学官,负责恒瑞在欧美区域的药品开发和医学事务,目前恒瑞打造国际化临床研发团队,布局创新药物国际临床试验的步伐不断加速,公司创新,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深化推进。

加强人才战略支撑,研发稳步进展

恒瑞医药此次高管更迭,体现了恒瑞在坚持创新与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下的人才布局。

恒瑞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恒瑞医药长期以来尊重人才价值,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战略,不断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全面推进创新,国际化人才布局最近几年来,公司研发力量不断增强,且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保持稳定,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恒瑞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围绕创新产品发现,开发,临床研究,注册申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研究机构和人才梯队,这些专业化,能力全面,架构完善的创新药研发团队,成为持续稳定完成创新计划的有力保障,公司创新研发各项工作得以稳步高效开展

目前恒瑞国内上市的创新药已达10款,50余个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4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其中,有25个创新药项目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临床研究,其中8项为国际多中心Ⅲ期项目,并有多项研究处于准备阶段,共启动86家海外中心恒瑞建设了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覆盖全球前沿技术领域,形成梯队化的产品管线,在肿瘤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线,覆盖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肿瘤免疫,激素受体调控,DNA修复及表观遗传,支持治疗等广泛研究领域与此同时,恒瑞在自身免疫疾病,疼痛管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呼吸疾病,血液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非肿瘤领域也进行广泛布局丰硕研发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最近几年来,恒瑞医药研发投入连年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达到近50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已超过4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逾20%,创公司历史新高

对于此次新高管任命,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张晓静,王泉人进入恒瑞高管团队,这也是我们研发领域管理人才专业化的进一步体现他们的晋升将助力恒瑞进一步加强内部研发与创新能力,加快公司创新的步伐,为实现恒瑞‘专注创新,打造跨国制药集团’的发展愿景带来新的动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