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所/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最近几天在近视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揭示了一种特殊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在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8日的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近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视力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影响到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近视机制的研究是建立有效近视防控策略的基础,也是社会的重大需求在众多关于近视机制的研究中,杨院士的团队独辟蹊径,重点研究了ipRGC的作用这些细胞是一种特殊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作为输出神经元,它们将光感受器信号传递到视觉中枢而且它们对光很敏感,因为它们表达一种特殊的视觉色素,即黑质,所以被称为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这种细胞发现于21世纪初,曾被《科学》杂志评为2002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基于形觉剥夺小鼠的近视模型,研究人员采用多学科技术系统地研究了ipRGC在小鼠屈光发育和近视形成中的作用实验表明,通过免疫毒素选择性破坏小鼠ipRGC或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激活IP RGC,可使发育中的小鼠分别出现明显的近视或远视屈光偏离进一步的实验表明,ipRGC中包含的黑质信号和常规的光感受器信号分别通过调节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来影响眼球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在缺乏480nm波长光的情况下,通过敲除黑质或升高小鼠,黑质蛋白的表达水平和ipRGC介导的光响应幅度在形觉剥夺小鼠眼中都是上调的,而形觉剥夺对近视的影响在黑质的激活程度下调后显著降低该工作首次明确阐明了ipRGC在眼球发育和近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也为未来近视干预策略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2023-03-17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
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