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喉癌患者重获希望之“声”

时间:2022-08-30 09:00:09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6731   

日前,著名头颈外科医生涂贵义逝世。

屠贵义被认为是中国头颈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但在他看来,他其实是被逼出来的为什么在国内率先开始喉部分切除术就是让病人能够说话

这源于1963年他被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时发生的一件事一位喉癌患者因为全喉切除术后不能说话而痛苦自杀这位喉癌患者的经历深深触动了身为医生的涂贵义生命纤细的弦被命运触动,没有声音的生命对患者来说可能是断弦之痛但在1963年,全喉切除术是世界上晚期喉癌患者最流行的治疗方法这一年,被感动的屠桂一尝试了国内首例声门上喉部分切除术,手术成功那些保留了部分喉咙的病人可以继续说话接受部分喉切除术,然后继续扩大适应证,行四分之三喉切除术,使那些晚期喉癌患者在不影响生存率的情况下保留喉功能

让喉癌患者术后说话!成为土归一及其部门的目标这就是逐渐成型的喉切除发音培训班的开始科室工作人员在培训患者的同时,坚持培训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总结提高参加培训班的患者可以重获言论自由更科学的数据是,90%的全喉切除术患者可以通过一个月的训练重新获得新的声音

"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这是土贵义经常说的也正是基于为了病人着想,他不断总结手术流程和操作,认真研究,大胆创新

多年来,土贵所面临的头颈部肿瘤的治疗越来越不同于其他肿瘤的治疗,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尽可能保留病变器官的功能,还要兼顾患者的外观这就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医生的责任面对如此复杂的人体区域,涂贵义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土归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中耳癌乳突引流联合放疗的应用具有根治的效果,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在晚期上颌窦癌的治疗中,术前放疗可以帮助患者保留眼球在口腔癌和颈段食管癌的治疗中,可适当缩小手术范围在为声带裂喉患者做喉切除术时,他试图打破常规,不做气管切开,以减轻术后带管患者的痛苦第一次手术当晚,涂贵义整夜守在病人床边,观察病人呼吸是否通畅以防意外,直到病人情况稳定才离开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中,普外科医生提倡大范围颈淋巴结清扫术,而涂贵义在上世纪70年代设计了有限上颈淋巴结清扫术,减少了创伤,尽可能保留了相关器官的功能,保证了治疗效果十年后发现,国际医学界流行的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与此不谋而合1979年,涂贵义在国内胸外科率先采用胃剥离代食管术,并引入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因为这种手术不需要开胸,减少了创伤和并发症,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还有鼻咽癌,首选治疗是放疗,不加控制的放疗后手术风险很大为了让患者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屠贵义踏足这片手术禁区,在国内率先为放疗失败的鼻咽癌患者开展挽救性手术,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对人的同情,对生命的尊重,是医生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所谓近佛者不可为医

涂贵义想患者所想,在学术领域不断创新在担任头颈科主任期间,努力营造包容创新的学术环境,形成学术进步和患者受益的良性循环

为了让病人过得更好,屠桂一非常重视额外合作他与非外科科室,尤其是放疗科密切合作:由于单一治疗方法疗效不佳,我查阅了国内外文献,多学科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所以我主动与放疗科合作在头颈部肿瘤手术之前或之后,进行放射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肿瘤治疗逐渐倾向于缩小放疗后的手术切除范围对于难治性下咽癌,术前放疗后应进行功能性手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确实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方向如果患者需要放疗,他会马上去找放疗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屠贵义的一个学生说,连手术后如何缝合皮肤伤口以最大限度减少疤痕,如何包扎伤口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甚至如何更换喉垫以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他都亲自教我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这个学生告诉自己,他鄙视操作之外的工作,重视它,认真处理它,最后成为一种习惯

2000年,79岁的屠贵义封刀告别手术台,但遇到高难度手术时,他会陪着学生们即使连续站立几个小时,他依然会坚持看着学生缝完最后一针,亲眼看到伤口包扎好才离开手术室

虽然离开了手术台,但他从未离开过门诊部对他来说,医生从来都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使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